“来去”古义
2023-08-29 09:04:34来源:个人图书馆-望远镜
(相关资料图)
“来去”古义
粤东南的海陆丰闽南话口语中常用“来去”来说事,例“大家开完会来去酒楼食排场(意即大家去喝酒)”,“佤陪伊来去睇戏、踢跎(去看戏、游玩)”等,但丰邑官民皆知其意,不会无所适从、去留两难,是本地土话,还是古意?
“来”与“去”是一对相反的动词,其动作不能同时进行,必须按先后顺序进行,要不就是进退两难,甚至来无影去无踪,不知所云,即使成语“来去自由”也是或“来”或“去”,来去一起到底是“来”还是“去”?
“来去”一起使用且其意为“去”,早在唐朝就已经存在,唐诗中已有“来去”组词使用,唐南阳(今河南南阳)人岑参《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》诗:“许国分忧日,荣亲色养时。苍生望已久,来去不应迟。”又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)人张籍《寄远曲》诗:“美人来去春江暖,江头无人湘水满。”如以现代汉语来解释“来去”,则不知美人到底是“来”还是“去”,也不知是“来不应迟”还是“去不应迟”?卢润祥在《唐宋诗词常用语词典》中“来”的释义有六种,其中“来去”解释为:“去。"来’语助。”南阳为中原地,和州为江南地,因此可见“来去”一词及释义非一地一时之方言口语,应为唐代通语,而海陆丰百姓先民大部分是唐末时由中原先迁闽赣两地,后入粤东南为闽南和客家人,其方言中仍保留唐时音韵。由此可见,海陆丰闽南话口语的“来去”,大有来头,可溯源到唐代雅语,同样的词语还有“箸”“糜”“粟”“戽”“戥”等,这些词语保留了古汉字的本意和音韵,一看即可知其义,现在少见也少用。
唐诗中有“来去”或“去来”的还有孟浩然《夜归鹿门歌》诗:“岩扉松径长寂寥,惟有幽人自来去。”此“来去”即为“来”与“去”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诗:“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船月明江水寒。”“来”则释义为“后,以后。”
2023年8月26日星期六
关键词:




海外需求增长持续拉动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
南宁铁路公安“寻包达人”两年收到旅客锦旗116面
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警方破获一涉案200余万元的“帮信”案件
北京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例、无症状感染者2例
浙江东阳警方通报:剧组因拍摄致猫死亡等事实不成立
天津大学留学生志愿者:同天津人民一起守护共同的家园
永远意气风发!平均年龄62岁的教授合唱团重阳节唱响
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“羲和号”成功发射
人社部副部长李忠: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 营造鼓励创新氛围
中国驻俄使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共同举办“新疆是个











